时间:2025年11月15日(星期六),上午8:30-11:30
地点:奥林学院101
学术报告一:Plant Specialized Metabolism: from Pathway to Functions
王国栋,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主要研究方向是综合组学技术和分子生化技术去探索植物中未知代谢途径,克隆、功能鉴定代谢途径中的酶和酶学机理;研究植物重要代谢途径的调控及其与植物重要农业性状的关系。以(共同)通讯作者在Genome Biol,Nat Plants,PNAS等国际主流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总引用超过5000次。现担任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植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JIPB和Front Plant Sci杂志编委等。
学术报告二:植物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的优化与应用
王佳伟,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主要从事植物发育生物学研究,代表性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Science、Nat Methods、Dev Cell和Nat Plants等国际核心期刊上。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和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腾讯科学探索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入选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2021-2025年),Cell出版社全球50 Scientists that Inspire(2024)。现任Dev Cell和Plant Cell期刊编委。
学术报告三:小麦高产抗病协同改良的遗传和代谢基础
缑金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获上海市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资助。主要研究小麦分子遗传和代谢,聚焦小麦高光合效率和抗病的基因克隆与分子机制解析,首创了可以制作面包的杜兰小麦,挖掘了一系列富含抗氧化成分阿魏酸的种质资源,显著提升小麦抗氧化能力和功能品质,助力消费者健康,丰富了小麦高产稳产的理论基础、关键基因和种质资源。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联合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在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Plant、Plant Cell和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目前担任《BMC Plant Biology》和《Molecular Breeding》等杂志编委。
学术报告四:做“毛”不易-Genetic dissection for cotton fiber yield
关雪莹,博士,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现代种业研究所所长。2002年-2008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2008年-2014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后;2014年-2019年,在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工作,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19年,进入浙江大学工作至今。以多倍体作物棉花为对象,以提高棉花产量为目标,开展棉花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先后在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Genome Bi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六十余篇。任国际棉花基因组学会功能基因组分会主席,国际学术期刊Crop Design执行主编。
欢迎各位教师、同学积极参加!